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

创新·引领·未来

当前位置:嘉宾致词> > 分论坛三

IDN,拥抱全连接的智能世界

编辑: 共浏览:952次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觉得这一两天来,大家也通过这个峰会获得了丰盛的思想盛宴,现在大家的身体可能需要美食的盛宴了,我会讲快一点,如果讲的比较跳跃或者是不太深入的地方希望大家在下面和我进行交流。

我是讲IDN,拥抱全连接的智能世界,IDN是我们华为公司刚刚发布的一个理念,我想通过几个照片把我们提出IDN理念的思考和想法、顶层设计、业务特性以及它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一些期许跟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一年来,在各行业的支持下,华为的小伙伴们也比较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全云化的网络在全球已经有140多各项目,其中有100多个运营商的网络,主要在数据中心、网络和园区网络运用的比较多,这个可能和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的自动化的要求和它的业务特点是非常相关的。在其他领域一些比如说企业专线和IP1的场景也在落地和开花过程当中,这个是去年战略的进展情况。

从未来网络研究角度来讲,我本人是从事这个方面工作的,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面向云业务的自动化和资源的调度和业务的敏捷。面向未来我们认为面向未来的全社会化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世界的愿景,我们网络的路途还比较漫长,这个中间可能需要很长的路来走。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近期的理念和想法。这个就是IDN的网络,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路程当中,IDN可以理解成我们华为网络面向未来演进的指南针,它的关键的设计理念我想花一点时间阐述一下。

首先我们提出了一个这样一个网络,它的核心的部分肯定是贴近客户的业务意图和商业意图的,从外部来提炼运营商,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业务触角,把用户的意图和商业逻辑和诉求以非常直观准确的形式提供到这个界面中来,然后网络采用一种智能化的方式来支撑它。我本来准备了两个例子,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阐述了,其中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我们华为公司内部,就算在华为公司内部我们对网络技术上也不是特别深入的,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在任意地点接入之后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传送自己的文件,进行自己的工作,有很好的业务连接和保障。这个意图如果放到整个社会和行业,它的各行各业的理解和业务意图的表达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命题,面向未来网络研究的一个命题和挑战。

在这个商业意图之下,我们抛出对于一些数字孪生的概念,就是把我们的解决方案以这种全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一些实现,其中引用了一些ABC的技术,这个大家可能提炼的也比较多了,我就不再进一步的阐述了。

再下一层就是我们的基础的网络设施,它本身面向这个未来演进的话,它自身也需要有一些更高的带宽,更灵活的架构,跟简单的运维管理方式,整个的一个理念,我们认为它是我们网络演进,网络面向未来演进的一个指南针式的理念,在这样一个理念下,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智简网络的意图和网络结构,如何把这个策略以意图的方式简单的吸收进来,然后通过我们中间的数字孪生的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我们把它命名为网络的云化的引擎,然后向这个网络做进一步的自动化的驱动同时也能做到预测性的一些维护。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架构,所谓的架构都是针对关键性的问题,并在问题当中做一些取舍,它所针对的问题就是以目前现状的以生活为中心的设备维护方式不能满足业务敏捷化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体系也是分散化的,典型性的就是这种数据可能是割裂的,所谓的数据虽然看着很多,但是几乎就是在不同的田地里面野蛮生长的数据。另外我们现在的运维模式也是被动相应的,这个大家很熟悉,客户的业务出现问题,,第一个是集中设备,第二个就是投诉打电话,第三个就是提供上门服务了,而且现在的网络维护也是强烈的依赖于人员的投入,效率非常低。

那么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解决这个意图的导入,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这个数字的引擎当中,细化出几个主要的引擎,包括我们现在结合SDN/NFV正在做的自动化的引擎,这个是已经在开发在事实了,那么其他的几个引擎包括这种分析引擎,还有智能引擎以及一些意图引擎,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解决方案,能够把这个客户的意图非常简单的变成数字孪生里面的一些状态和要求和指令,然后把这个指令向基础的网络做配置,因为基础的网络至少总有一层是硬件化的,他是需要高可靠的,需要实时性是比较高的,所有的东西全部软件化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这样一个软件化、数字化的数字孪生的网络引擎在这个中间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化或者是一个转化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一些作用。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我们落实我们IDN的理念,真正以客户的意图为中心,首先是一个数据的闭环管理和决策的控制,能够主动预测一些网络的风险和问题,帮助最大化效率的提升网络的运维管控和演进的效率。它面向这个未来的这种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引用也是智能化的,网络也是智能化的。

那么这样一个顶层架构,刚才从架构的角度讲述了我们的一些顶层的设计,这个地方再适当花一些时间分享一下,就是它可能对外体现的一些关键性的一些特性,我们现在正在搞的一些特性。在智慧层面,我们利用大数据来做预测性的维护,能够把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不再是这种被动问题驱动的,而是一种风险驱动的,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数据分析的技术能够在一些非常微观的但是又具有一定趋势性的模式的数据的趋势上面,能够比较好的取得一些洞察,这一块儿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成效地,在我们内部的一些技术项目运作上来看还是非常有成效的。第二个就是在这个架构的极简,它包括架构的极简和协议的极简,以及站点极简、运维极简。超宽这一块儿就是,未来网络需要支持海量的连接,而且这种连接随着都包含业务的应用,也是以指数级的形式在增长,另外就是不同应用场景下也需要超大的带宽,所以这个网络必须是灵活超宽的。开放,我刚才也说了,我们的一些开放接口将会和产业的合作伙伴们和运营商们一起构筑开放的生态和灵活的解决方案,确保整个网络在作为基础设施贴近或者是融入到运营商本身的数字化环境当中去,他是能够集成进去的,能够开放的。安全也是一个非常核心重要的命题,当然我们提出的安全可能更多侧重于主动防御,利于机器智能或者是智能化的技术进行主动的性能预防。第二个就是比如说现在的安全攻击可能从简单的数据获取、应用攻击面向基础设施的,我记得这个观念在昨天的专家分享会上也提到了,就是我们从基础层面,这个网络的基础层面构筑这个安全能力,及早的预防和管控安全的风险。这是整个IDN需要对外呈现的一些关键性的业务特性。

   那么IDN是华为网络提出来的未来网络架构,在真正的应用当中他还有一些面向各个应用场景进行客户化和室内化的过程,很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家庭宽带、安全产品、企业的专线等等,我们后期会在这些典型的应用场景上面都会以IDN的理念和架构来进行这种设计和开发。当然,这些不同的场景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业务诉求、客户要求,都会对这个架构带来一些其他的影响,但是整体的架构我们是协同考虑,并且是希望它能够拉动在解决方案和架构层面进行统一构筑。

最后还有一张PPT,最后其实也是一个总结了,我们希望IDN的理念能够在行业更多的做一些交流和探讨,以这个IDN的超宽、极简、智慧和安全的诉求,跟运营商和各个行业进行一些交流探讨,能够让它更好的匹配各行各业的一些业务。相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以后可能就真正的像人类的身体里面的血管一样,贴近业务,又具有高度的自动自治的能力,为各个行业的数字发展和智能化的演进贡献网络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