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
创新·引领·未来
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内容,这个主题我们也是一个外行,我们主要做平台这块。我们也是AI的成员,工业互联网从我们国家要求平台、网络、安全三个部分,我们今天的会议主题在网络这个方面,我本身做平台,从角色来说我更多是一个需求方,各项各位去学习。我讲的内容更多从需求的角度跟大家来探讨这样一个情况,题目是“打造INDICS平台,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怎么样去做我们工业互联网平台?
大家也知道了,现在不管是哪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在做转型,都在基于平台来构件整个互联网的生态。包括国外的,大家所熟知的(英文)。然后这个平台也越来越关键,大家之前每个企业做制造,自己环境跟上下游产业链去合作,有这个平台成为一个操作系统。最右边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到我们的平台,我们以前有一个不好的词叫“皮包公司”没有什么东西。我现在个人看来皮包公司不叫一个发展的趋势,不太好,这个皮包必须有技术含量、有自己的创新。如果这皮包公司有创意,通过他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我们云端提供更多资源形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真正就是一个房间或者一个办公室,他所有的资源都在云端。
只要有一个操作系统,我们就可以在上面实现整个企业的,我们以前叫虚拟企业这样一个构件。在下面制造能力、制造设备去远程使用他,到后面形成我们制造模式。现在这个生态非常开放,像(英文),这个数据可能还比较老,目前应该更多,像(英文)打造应该有数百个工业的应用。(英文)他自己有他自己的视角,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国家的平台怎么发展?刚才续总也提了一些。
这个思路跟我们对网络的需求是有关系的,咱们对(英文)来说,更多把发动机的数据采集过来,从这个需求我感觉是比较单一的,更多是工厂外。我从工厂外能够把这些保障维修的数据采集过来,通过我们工厂外的网络实现这种实时的传递以后,进行分析然后反馈给我们的维修工人。我们国家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国家企业层次不太一样,我们1.0,2.0,3.0都有,我们所形成的称之为大数据的少之又少,我们没有这个环境、没有这个基础的时候,很多时候不是很现实,我们也在做航天内部的制造,同时也对外服务,我们目前我们的领导,包括高层给我们定的目标是,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5年之后通过自己上到云端才可能做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实现制造企业的转型,所以我们的要求还是不太一样,我们有很多工厂内的问题,我们工厂内怎么改造?从研发、设计、实验各个环节重塑整个模式?一定从工业体系的重构去建,我们工厂内就工厂外面,我们通过外面的网络去实现整个大数据的应用,对我们的网络需求也是不太一样的。
这里面有一张片子,也是支撑我这个概念,互联网的加入让机器更聪明。现在包括机翼等等都在发展,像西门子有半年多了,提出了(英文),把(英文)的平台把(英文)整个制造的全链条的系统连接起来,也是向前端延伸,不光做一个大数据的分析。从发展之初来说,机翼出发点的话做产品的维护和运营,机翼也在向设计、生产去延伸。像西门子刚才说了,因为西门子也是生产设备和产线的生产厂家,我们国家怎么做?其实我们国家跟国外真是不太一样,更多是企业主导、行业主导,我们去德国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德国4.0管理办公室的人员只有几个人,我们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多么大的力度,我们国家做这个完全是不一样的思路,我们明确提出网络、安全、平台这几个方面。
还是我这个观点,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做,第二个就是说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是怎么做的?其实也是一种需求,我们按照我们自己提出的概念打造这个平台,大家可能在网上看到的,提出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我们在2025发布的,提出了宏观的概念、提出了发展阶段,并没有像德国4.0给出一个该够的,德国4.0提出了大概规划的框架,我们中国2025上从目标、整个思路上提出的,网上最近传得很多,最近在2018年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我们的依托是什么?给出这么一张架构图,其实一上一下都是基础,最下面叫“工业智联网”,其实我们网络这一层也是这样。再上面叫“智能制造云”,最后支撑是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其实包括了产品、包括全链条,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也是我们现在从国家工程院作为代表提出这么一个框架。
“云制造”这个概念是我们李伯虎提出的,从云制造的角度我们还是提得很早的,当时在国家的支持下做了好多事情。也是李院士一个比较学术化的定义,构件以用户为中心,2009年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跟我们做的事情还是比较一致的。我们发展2.0-3.0之间,目前的话还是在大数据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其他几方面还正在做,所以在2.5这个阶段。
航天云网是这样,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大数据下,在2015年我们成立了航天云网,一个解决我们集团内部企业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资源共享、能力协同问题,第二个公有云。这是我们的架构图,这张图跟我们做的是一致的,从资源到IOT等应用,把我们的设备接进入,把我们的产品等等也接进去了。因为我们不专业,我们现在做一些工作,包括我们现在跟我们相关的运营商、企业做这个应用,基于NB-LOT这样一个测试床我们正在做。所以说我们也作做网络的探索,这块我们主要以应用为主。
目前我们经过网络层的接入之后,我们接入我们的设备、产品等等,服务大家不太好理解,其实我们从一个层面包括人在内制造的能力,除了设备之外,我们软性的东西包括模型算法都是包在服务层面。现在我们在云端提供的APP的话,大概覆盖了研发生产包括服务、管控几个方面,也从工厂内的设备、产线等等方面提供了应用。云协作做企业联同的,CPDM等等这些的话是比较核心的,是把整个企业放在云端里面,怎么实现协同,怎么获得定单,怎么跟云端的设备一块进行自己产业的优化,整个都是在这个平台上去实现,在工厂内、工厂外都是有的。
西门子现在做双胞胎,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做,这里面对网络要求是非常高的,目前我们还是专线,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大家知道这种模型要在云端运行的话,需要很多的配置,我们也在做很多技术研究,目前的话具备相应的监控、管理,然后做一些仿真,但是反馈的话也不是实时性。
运维这方面做得还是多的,实时线上控制的话要求不是特别高,这是我们构件开放的生态,这个就是从上行的接口、下行的接口,做一个开元的内容开放出去,去做生态。我们工厂标准都有,云端的开发等等,现在我们这个平台也在响应大家号召,重点我们让企业上到云端,所以我们登云、数字化转型也在做。从最下面设备接入里面,产线的能力到云端,这主要还是工厂内,包括企业如果在他本身的ERP包括管理系统再到云端的时候,这里面会涉及到工厂内也会涉及到工厂外,我们这里面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这个平台在13个省市实现了运营,怎么实现云制造的整个过程,也有四个国家的部署,七个语言版本,我们现在对外给企业提供的时候,也是从解决方案的角度,现在解决方案主要是几个,第一个智能化改造,第二个就是设备化协同,再有就是到大数据,最后我们国家特色的双创,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这个是我们之前改造的例子,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个内容也都差不多,可能很多企业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有特别的技术壁垒,现在怎么样让大家意识到云端生态的重要性,让我们的企业都能够积极的做改造,上到云端,我们做九类的样本工程,也对外开放,平时我们不同的推广活动里面都让大家去参观,请大家去看一看,让大家体会到改造的好处,实现咱们国家说的,要把这个平台做成生态。
这是几个省市监控的图面,应该说企业还是不少,特别是在云端也开展了一些协同的工作,示范效果还是不错。我们做的大数据,上面是机器人,下面是分电能源的,也是大数据的方面的,最后双创,我们的更多跟平台结合,提供一套平台的环境,任何一个企业进来以后,我们分三种,一个是创业型,提供一些专家、资源在运单设计出来,第二个他有初步的产品,需要投入研发,在云端提供一些像CAD、CAE等等设计分析包括管理的软件环境,第二个叫种子。第三个叫上下融资、物流等等方面,提供。通过我们的平台提供相应的支撑,这也是我们的特色。这里面也获得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去年7月份我们在习总和默克尔的见证下,跟西门子做一个签约合作,相当于一起来打造。我们跟西门子想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李克强到我们来视察。下一步工作我们也是简单说,也是刚才的想法,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于网络是应用的需求,但是网络的发展应该是我们平台发展方面非常关键或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也在做NBLT的一些应用,也遇到一些问题,包括我们NB-LOT的范围,一些问题,我们也做做一些APPU的问题,从我们后续上肯定按照整个未来网络的架构下,支撑我们上面三句话,构件新的模式与生态,我想汇报就是这些东西,这真的是需求、学习,想学到一些东西运用到我们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