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

创新合作共赢    引领未来发展

当前位置:嘉宾致词> > 分论坛五

《跨越边界、构建广泛连接的医疗系统》

编辑: 共浏览:550次

各位上午好,前面看了前面嘉宾的履历大家都是学计算机或者是通讯的,就我一个人学临床的,完全没有技术的背景。大家看到下面有两个机构的名称,我自己是外科医生出身,从2015年开始因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我负责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山医院的全资的子公司,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安排,医院最大的核心就是患者,我们说病人,从病人来看,最早会跟网络或者是通讯技术有关系的是我们会通过像CT,磁共振,最早还有放射科的片子,我们把影像会传到这个系统里面,当时这些都是一个单机,最好最好也就是局域化的系统,所以这时候比如说网络,基本上就是科室组一个小网,所有的消息,所有的迎新都存在在这个网上,所以那时候没有互联互通,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个影像里面,比如说我们做CT里面,大家看有很多层,我们有一种算法就是把这些一层一层的重新组合成一个三维的影像,所以这里可以感到一个立体的形象,这就是一种三维重现,后来我们有很多的医生和护士,广义的还有包括财务人员,他们也会使用电脑,最早的时候都是台式机,而且无一例外几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信息化都是从钱开始的,所以我们那时候开始有财务的系统,开始联网,再后来我们想医生护士会输入一些自己包括病例,还有遗嘱放在里面,我记得我刚刚开始当医生的时候病例都是手写的,那时候也百页的病例,就是拿一台电脑,把自己的模板打在里面,这时候基本还是单机系统。再往后可以把这些单机系统逐步连成医院的内部网络,绝大多数在我刚刚作主任的时候,那时候2007点,很多时候讨论医院组网的时候,经常有提到(英)需要单独组网,因为影像量很大,会我们的医嘱都要单开,所以这时候把医疗的一些信息,比如说我们的医嘱都移到医院或者是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企业网络,那我们就叫做医院内部的网络,都移到这个数据中心,但这个时候我们的影像基本上还是独立分开的。再往后联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开始把影像科室也拉到我们院的大网里面来,这时候计算器里面各位也提到,我们遇到很多业务上的阻力,包括影像科室说这样做是不是安全,我原来的数据是不是被别人会拿到,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阻力这件事也做成了,所以我们看到部门级的领导在一点一点打通。但是我们医院总归要有支付的机构,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我们的保险机构完全在我们的院墙之外的,所以我们开始跨院墙的服务,给运营商一些专线的服务。我们中山医院在2008年左右开始部署无线,也走过很多路,其他医院有不少都是运营商部署的网络,但最后发现这个网络可用性很差,我们说企业网或者是在企业启动应用,跟我们平时的运营商提的商业模式不太一样,我们会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属于刷微信刷不出来,我抬头看看天就过去了,但是如果在内部系统,你的网络连不上,最终医护刷不出来的话,那这个病人会直接投诉上来的,而且非常急迫的投诉。所以我们看来几乎运营商在通常部署无线的方式,这样的投入都是不够,包括均匀性,包括信号强度都是比较差的,后来我们自己做无线的部署,我们也经历的前后三次不断进行强化,包括信号的穿墙有时候我们发现厕所里面的信号比较差,另外我们看到护士这块有台微波炉,周围的网络信号就会很差,所以前前后后我们做了三次无线的优化。我们移动的设备都通过无线接入到医院数据中心。那时候我们也尝试做过一些未来网,我试过不少东西,包括跑过富士康的实验室,当时试过蓝牙的,发现我的运气不好,有些理论是很不错,但是真正实际用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事,设备量一多,层次数一上去马上就不行,所以原来我跟富士康的一个专家交流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要去做窄带的通讯,最靠谱还是上GSM,所以这时候我们如果做物联网,当时也是做有限的连接,通过网关把物联网的顶层设计接入上去,我们做的有些是成功,有些不太成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原来一致认为FID是很可靠的,但是发现FID遇到水和金属问题很大,我们当时做过一个实验,我们模拟实际的情况比如找一个人躺在病床上,信号马上变差,因为人最大的成分是水,床主要成分是金属,所以只有百分之八十几。医院我们是靠网络,PDS,后来我们直接基于,这时候医院的电话网融入到整个医院骨干网里面,连接到话机再连接到我们终端。

现在大家都提云计算,都提各种各样高大上的概念,包括互联网医疗,云医疗,但是事实上我们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因为我们通常说云,大家说理解东西都集中在云端的,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实现高性能的访问实际上在网络结点有很多分布式的类似的,我相信各位专家比我更清楚,我们在网络医院里面也做这种室内分布的安排。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发现我们患者是单纯的数据提供者,今天也许会成为整个系统的参与者。这时候我们把患者也连上来以后,我们考虑把支付的网端也连接到我们云端,包括我们社保的网络,包括我们跟银联的合作,另外我们通过专线把院内外的数据中心也联系起来,我们报告的查询、后期的病人随访,所以大家看到我们不断把院内外的东西往外搬,搬到云端。所以云端既有数据,又有运算能力,为什么我反复提数据和运算能力,刚才那位讲者也提到,说我们到底是看内容还是看路由,我之前是不了解所有的东西,但是我刚刚听到他讲的觉得很有启发,联系到更多的以后是看到内容在哪里,然后决定什么样策略做。中间的节点就是有内容的分发,这时候我们也开始做一些专线,影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量,我们通常一张CTP是512×512的点寸,正常我们人眼看是2的8次方,但是医疗影响能达到2的10次方或者是11次方以上。所以当时的院领导也不理解,我们对比一下就很清楚,在比如是骨折,通用显示器上即便再大,再好就是看不到,当我们把这些影像往上传的时候就看到这个量非常大,现在我们最大的影象区放射的影响去单次一个病人一次检查超过一个G,当我们流量超过一个G的时候,任何网络都有可能在瞬时完全这样的(英),医院的分在线和(英)。这时候把长时间不用的病人的影像放到静向(音)存储里面,我们后来做优化,这些都是做什么事情,当这个病人抵达医院,开始挂号或者是我们认为它接诊,我们看到任何这个病人到医院的动作以后,我们就开始可以看他以前在医院有没有检查,他的检查筛在在线上看还是静线上看,为什么介绍这么详细这个过程,我们最后发现当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访问这个影响的时候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数据策略。比如说院内访问的话,可能要把这个数据推到院内的数据中心,如果要通过云端访问这个东西的话,比如说这个医生在院外或者是访问其他的医院病人影像的话,可能要考虑把这个数据推到云端。我并不主张或者是基于目前的带宽或者数据流量的情况下,我并不主张把所有的数据一定推到云端,这样的话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当我们做完这一些以后,我们看到原来在放射科工作站上所做的这些处理,我们会放到云端上做,这些有什么好处呢?原来我们必须在企业网上才能完成动作,甚至在专业工作站上完成的工作,我们现在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我自己也是把自己做全身扫描,把我的消息放到云端,所以我现在有时候给别人看,我说这就是我,我全身的骨架,我可以在手机给你看,做重现,原因是什么?原来这些功能都是十几万,上百万的专业工作站在做,现在都集中在机房里面,同时提供把这个重现在云端完成,我们推送手机是什么,是重现的结果,所以大家看到这个交互过程是不一样的。后来我们为了实施这个项目,我们给每个医生配了一个手机,配完手机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时候这个宏站和室分直接跟我们手机4G连接,说是BYOD的项目,但实际上都不是医生带来的,是我们下发的,当然不排除在设备上安装他自己的应用。2016年我听到一家运营商给我介绍说现在有这种小站或者是有机会在院内网的数据中心,我们通过一个专线直接在我园区的所有室分站上面传送内容,我们建立的一个捷径,为什么提这个事情呢?大家看,如果我做影像的话,我的处理是拐了一个大弯,我从医院的机房传送云端,云端到中间节点再到分布,再到院内的手机端,这个时候我们做的是什么,我们直接有机会从室分把这个数据拿下来,这个时候叫做移动边缘计算,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我在想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后续继续把院内的原来基于无线的终端也迁移到这个平台上来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有一天会发现无线的通路,截止目前4G的速度或者是以后的5G的速度明显快于院内的无线,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这整个无线的体系彻底解决掉,不要用这个东西了,另外我们的IOT设备通过这个窄带直接接触到我们带网上面去。其实IOT设备也是有计算能力的,在这张网里面我觉得非常看重的是 我们的数据到底在哪里,我们的计算节点到底在哪里,决定我们后续的策略,采用什么方式组网。另外我看到的变化我们家的小区做了一个官网,所以我看到直接光纤入户,我的模拟电话切到这个光纤的盒子上面,至少我们讨论方案以后,整个管道井,我们的方案支撑会简化很多。我觉得所有的商用网络、家用网络还有我们做的企业网络,我们本质上都是在抽象地看这个技术到底是什么,然后计算的资源到底在哪里,存储到底在哪里,网络怎么配,其实都在看这个。

大家看到原来我这么多条专线是穿越院墙的,越来越多的线在穿,我们发现这条墙实际上非常非常多的洞,另外院内越来越多连接到我们的核心数据,所以使得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觉得下一步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拆除这个院墙以后,我们的安全怎么做?所以如果谈到网络的使命,那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今天联通的主场及所以网络的使命是联通。在我看来第一个便捷,快速的移动,另外有很强的弹性,我们说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需求下,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另外需要重塑安全,我这里为什么不讲加强安全,我是觉得原来运营商大网里面用的安全机制也许是时候下沉到企业里面,也许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把企业网的安全解决得比较好一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