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

创新合作共赢    引领未来发展

当前位置:嘉宾致词> > 分论坛一

《网络时代论坛影响力》

编辑: 共浏览:575次

谢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我每次到这个网络、计算机大会,我特别紧张,因为我知道这个领域应该是我们在科研领域,应该说走在最前沿的,当然我这么说别的领域会不高兴。因为我女儿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她说上哈佛可以一百个里面选一个,但是能进谷歌是一千里面进一个,因为这个领域的变化,你要非常的前卫。所以我不敢说什么,我在你们面前都是有点真的是毕恭毕敬。但是我们做期刊的,总是可以,比如说现在我自己应该是工程院这个刊的总编,实际上这个刊也是原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BC这个C版跟工程院合作办的刊。我从期刊的角度,因为大家都讲了很多的技术,我就在这儿打打酱油。

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讲,我们在发表论文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还有我们要关注一些热点,我们希望我们双赢。

的确,胡适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创造,他认为都是从模仿来的。他说凡是富裕创造的人必敏于创造。我想胡适是从文人出身的,但是我说我们现在谁提的这个未来网络这个说法?这个词从哪里来的?跟崔老师讨论了一下。而且我也知道,在计算机领域,网络的确是我们百年不遇的这么一个时代。中国的文明灿烂最早发光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也是一个科技突破,铁工具的诞生,而且知识大量的释出的一个时代。就是欧洲的兴衰也是科技突破,印刷术的传入,大家都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但是真正传入是从蒙古传到了欧洲,助长了它的宗教革命。现在这个网络再次把这个重新定义,网络大量的传播,面对这种百年不遇的,我不懂技术,但是我觉得我们何其幸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大家都没有走过。而且我也在问,网络技术我们中国是不是走在前面了?我们崔老师说得很斩钉截铁,当然第一是美国,下面就是我们中国了。有了这样的自信,我想我们在座的年轻人也应该有这个自信。

我还欣赏季羡林的一句话,他说欧洲的文明最大的看点就是对于力的崇拜。所以我就在想这个力,季羡林说他除了身体的力,还有智慧的力,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欧美各国也是崇拜他的是强者。所以我们如果在网络技术方面,刚才我听了几个报告,其实我挺欣赏刚才余老师讲的报告,我就有一种感觉,这个话国内的科学家听了非常不高兴,但是我听了很多国际报告,我总觉得他们在做学问方面非常的细,讲的它那个技术真的是一环扣一环的。再一个我听国内的报告很多都是高大上,最后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内容。最近我先生正在美国做一个课题,因为我是出版嘛,他说现在美国特别是生物医学这一块,对我们的文章在封杀,不是光封杀,他在给你回归检查,因为他说很多的数据不可信,没法儿重复。他们认为我们发了那么多的文章,为什么退稿率那么高呢?他们怀疑我们的数据是不是美化了,所以他们现在在反馈查我们的文章。我在想我们要对自己的研究,每篇文章要经得起推敲,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这个话是不是有点大?其实我有时候发现写中文和写英文有点区别的,我写英文觉得每句话都很实,但是写中文的话就发现好多话有点大了。我觉得要是这样就说不通了,是不是我们的写作习惯也养成了我们这样一种写作的空话呢?我还不太明白,我正在研究。

但是我们要关注现代12个技术热点,包括互联网、云等等,包括还有3D打印,因为这12个是热点。包括你们今天的网络技术,我就说未来网络这个题很大,未来网络的重点在哪里?关键在哪里?我听下来,我好像觉得一个是安全,还有一个是节点,还有一个是怎么样构架,更偏向于应用。

这个话我就不讲了,网络的发明,大家都知道是这个人,他是1983年发明了WWW,这是我们作为期刊在研究,为什么剽窃这么畅行,大家归结出来因为网络,因为网络太容易拷贝了,所以网络从1984年到现在越来越反剽窃,越来越反造假。所以把原因归结,它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它起码是一个原因之一。这是我们的期刊,我们有三个刊,那个蓝色的是我们的原刊,2005年又创了一个B刊,在座的如果有你的女朋友或者你的夫人是做生物医学的,这个刊现在应该到1.6了,那个C刊现在的影响力今年预期能到0.6,因为我们从2010年把它分出来,跟工程院合作。我们这个刊说起来,我刚才在崔老师面前我都有点不敢自信,因为大家谁去投大学学报呢?我说我们比清华大学的学报还要好,我想不是吹,我们今年就获得了英国伦敦的叫卓越出版奖,这个我真的是不知道,现在我都不知道致谢谁,谁提名我们了,谁把我们入围了,而且我们进的是16个奖项当中的学术奖项,三个奖入围的,这是我们当时入围的情况,我们得的是提名,正式奖给了OECD,我觉得是公平的。

我们这个刊的主编是卢锡城,我们今年的第一期就发了人工智能,这个是2016、2017出版的几个热点,而且今天在座的主持黄韬老师,他们三人客座主编,由于一个未来网络软件,这个关注度也是蛮高的,他们几乎每篇文章都已经被引用了。我们2017年的第一期真是彻夜地改,人工智能2.0,这是工程院逼着我们一定要在那个点要出来,因为现在是热点。的确如此,我当时还有点儿抱怨,这么急,我们干吗啊?学问要这么做吗?但是真的出来以后我就感觉值了,现在这是下载率最高的一辑。你们这个领域是现在根本就离不开这个AI,就是现在都要讲到人工智能这一块。所以我就知道工程院还是站得高,他就逼我们一定要在那一天,把我们的编辑弄得24小时都睡不了,把那个专辑赶出来。虽然一些专家也有点抱怨,但是出来以后他们还是很欣慰的。所以在座的学者们,你们如果愿意组织一个专辑,不要小看这个期刊,它的作用,它是按照国际化的平台去做的。这就是我们人工智能。

而且我们现在为了我们海内外的,因为中国的研究人员现在NO.1,不是说我们的水平NO.1,是人口,做学问的现在绝对超过美国。200多万的华人在海外,他第一时间愿意看母语还是看英语?虽然我们现在办了英文版,但是我们加了中文的摘要。你的方法是什么,你的应用是什么,还有你最后给我们关键的一些关键词语,这样的话大家第一时间能搜索到它,就可以看到它。现在中国的投稿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红旗飘飘的都是投稿量大的地方,中国绝对在其中,但是这个橘黄色的又是高高的退稿率高的地方。刚才我不说了吗?我们的生物医学,现在不仅仅是查你是不是在造假,而且还在查你原来已经发明的那些文章,他们都在追踪哪些作假了,因为数据牵涉到用不了。现在为什么中国的文章一去了,他们首先把那个头发竖得直直的,先去查啊?因为现在我们这么大的压力,2009年我们就变成第一大投稿国了,这么大的量,这么大的人口,所以我们也有我们的优,也有我们的劣,因为这么多学生要毕业,都要投,退稿率自然高了。

Science的编辑就说我们自己在干什么?我们首先要有这个学科的背景,我才能做这个期刊。每天来投稿的文章我们都要处理,然后我们要决定什么样的能发表,什么样的要退稿,然后我们还要去参加这个学术会议,要了解变化是什么。就像我今天就试探崔老师,愿意跟我们来合作吗?我刚才老拿崔老师开玩笑,因为我们已经变成一个朋友了。

再一个就是《科学》说他们每天这么多的投稿,他们的退稿率这么高。而且你在投之前要问问自己是不能能在这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力,不要拷贝别人的东西,不要重复别人的东西。还有让科学家感不感兴趣,再一个是是不是颠覆了传统的想法和知识,再一个就是你这个假设能不能可重新。这是《科学》的要求,它退稿的要求自然也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几点。而且美国的稿子只占40%,60%还是美国以外的,但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它毕竟发表美国的文章有40%。

这是我帮《科学》审的一篇稿,它特别强调你这个是不是非常非常优先的,如果不是优先的,几个勾一打就基本上没戏了,它的审稿单就这么简单。这是我们期刊的审稿单,有三部分,首先是你为我们打打分,还有表达、技术等等,创新这个我们非常在乎。如果这几个点你不到5以上,可能就有点不OK了。

第二部分就是文章的结构,整个文章有的人不太会组织,待会儿我会给你举一个例子,清华的一篇文章,我们今天拿清华来对比,是我们会拿到清华的一些文章。像这篇稿子就是来自清华的,我们现在这个库将近快3万人了,所以你不要担心你找不到审稿人,我们不会发生让作者去推荐审稿人,然后后面的GM我们都送,不可能。像这篇稿子我们就送到美国的IBM、德国的诺基亚去审了。这篇稿来自清华,他就说了这篇文章最可看的,就是他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有着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虽然这个审稿人给了很多,洋洋洒洒地给他六七页,但是最后一点基本上就是不能直接接受,一定要做重大修改。但是他们非常欣赏他带了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来讨论问题。

我们总结一下计算机退稿问题,然后你可以到我们的网站去看,因为名字已经隐去了,不存在隐私问题。第二个是讨论弱,如果你这个讨论不能突出你的工作,你这个讨论就是失败的,刚才就说清华非常具有批判性,带有一种评判性的,我女儿跟我说这么一句话,在哈佛几年没有学别的,就学到批判。如果你不做批判,你今天就过去了,你就下面听老师批判你吧。第三,就是作者不知道复审给你一次机会,他都没看到最关键的东西,可能实验还有补充数据,他可能认为数据已经够了。所以千万记住复审是给你一次机会,这个就是复审回来,洋洋洒洒又写了几页,你到底改的是什么?

第四点,就是整体组织差,特别是技术缺陷、语法错误、文献不新,这些都是属于这方面的能力差一些。这是刚才组织差的一些例子。

还有就是抄得太多,缺乏版权意识,有的人说你可以去拷贝,但是不等于是抄袭。再一个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以为投到顶尖期刊上没接受,再到清华,没接受,再到浙大,但是他没想到他投了三刊都是同一个审稿人。因为我们是国际审稿,你逃不掉的,所以千万不要有那种侥幸心理。

再一个就是我自己也知道写作的困难,这本书真的是投大了,我从来没有肝不正常过,但是写完这本书我三个肝的指数就不正常了。第一个前言就是让英国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我这些年一直在跟他学很多道德管控,他的各方面水平都很高,所以他一下把我的前言都批得没剩几个黑字了。你别觉得说教授们都很风光,好像写文章都是信手拈来,不是这么回事。而且我这本书已经被英国的两个杂志作为书评,我都全然不知道,所以说我们英文版能到国际上被人家提名,可能跟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关系。

而且我刚才说了,我第一个做的那个研究,拿了一个英国的基金,做完以后信誓旦旦的27页投出去了,而且还把最精华的东西投到科学,但是他们说你不在最优先。这个最厉害的是给我在指导,他就问了我三个问题,他说你到底这篇文章,你试图发现什么?对于你获取的资料如何去组织?你的研究结果在本领域和别人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的指导意义?你的数学是不是我给你请一些西方的数学家来给你做具体的分析,你能不能在这个领域有颠覆性的看法。这三点很重要,因为我痛苦地想了它,后来我先做了一个PPT,结果我这个经验就告诉大家,在你写文章的时候,在你的课题里面让写文章的人写一个PPT。我以为我那个肯定会发,结果没有发,为什么呢?数学模型不对。

还有一个,就是说这个时候我那个国外的报告,美国的报告就请我去研究,因为他们知道了,听到了我这个研究,所以没办法,静下心来做PPT,做了PPT以后我的思路也清了,后来发了好几篇文章。

现在诚信很重要,三个科学家就有一个承认他作过假,还有剽窃等等。所以我们不光发文章,还要注意诚信。大家如果对诚信还有点不明白的话,经常去一下美国诚信办公室,它每个礼拜都有一些案例。还有一个如果觉得看中文更方便,可以到我的网站上,因为我这本书里面含了各个学科关于剽窃的问题,我们这个都做了一些研究,大家也可以访问我的网站。比如说计算机的会议论文能不能再发期刊,到我的网站上去看。

最后,所有的研究都要去公开一下你的身份,现在就如此,你投到国外的期刊上一定让你去注册,早一点去注册,包括清华,我们自然科学基金都应该去注册,因为这个人家在国外已经快六七年了,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作假了,他的学位是假的,他的什么是假的,只要ORCID注册了以后,你敢不敢讲假话?这是我自己的ORCID。

最后我也做了一个《中国文化万花筒》,在座的各位想看的可以关注一下,出去吹吹牛,北京是怎么来的,我这个书还不错,G20的时候被文汇报发现了,还被老外写了前言,还给登了。

最后比如说我经常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是我背背这个儿歌就知道了,广西和广东就知道了。最后谢谢大家!